兒童近視,一直是家長和社會關心的一個話題,尤其是近幾年來,小孩子戴眼鏡的情況貌似越來越多了。
據數據顯示,近些年來,小學生近視率已經達到了50%,青少年近視率更是高達70%,其中的高中大學以上的近視率已經達到了令人驚恐的數據90%。其實你在大學校園會發現,貌似一路走來的人都是戴眼鏡的近視眼,而偶爾發現一個不近視的,就會覺得他們像“國寶”一樣稀有!
大部分家長認為,近視是孩子“刻苦學習”的一種代價。但是,好多不喜歡學習看書的孩子也會高度近視呀,這又怎么說呢?還有不少老師及家長又認為,只要嚴格控制住孩子看電子屏幕的時間,就可以降低得近視的概率。
在國外有關機構就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:北美的孩子也不乏長時間玩電子游戲看電視者,可為什么他們小孩子近視的就那么少呢?
在國外,放學比較早,很多孩子們都處于被放養的狀態,通常會有大量的時間被用來看電視、玩游戲。而學校的校醫也嚴肅告誡家長們:“5歲孩子每天看電視、電腦的時間盡可能不要超過3個小時!”
即使是家長嚴格控制孩子不可以多看電視,但他們還有大量的閱讀,很多國外小孩子在讀書或者寫字的時候,也會擺出各種奇葩的姿勢:趴著的歪著的甚至是躺著的,很多家長老師看到孩子這樣的姿勢也不加糾正;他們家中的燈光一般也都是黃色的光,本就不太明亮,還又偏偏加上個燈罩……但是從北美孩子的近視率來看,結果又非常令人詫異:成年人的近視率只有30%,而兒童的近視率卻只有10%。
根據大量數據顯示:孩子的近視率,除了和他是否長時間近距離用眼、是否喜歡運動、是否會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看等原因外,還和一個因素有著極其強烈的關系,那就是“戶外活動時間”。
歐美國家都非常鼓勵孩子們到戶外活動,而學校也更是如此,即使是在天氣不太好的情況下,他們也照常出門玩兒,孩子在室外活動的時間長了,近視率相對就低了。
中國臺灣的教育部門還做過這樣一個實驗:選定了兩所小學,其中鼓勵一所小學在課間去戶外玩兒,而另一所是不鼓勵的,在此之前,這兩所小學的近視率幾乎是一樣的,一所是48%,另一所是49%,在執行不同政策一年后,鼓勵戶外活動的那所小學近視率發病率為8.4%,而不鼓勵戶外活動的小學發病率為17.6%,差距已經很大了吧。
為什么進行室外活動,能影響到近視呢?
這個問題在學術界還是有爭議的,但現在說的最多也被更多人贊同的是“多巴胺理論”——戶外陽光能誘發視網膜的多巴胺釋放,多巴胺可以很好的阻止人眼球變長,保持眼球的彈性,從而降低得近視的概率,至少這個理論在動物身上的實驗是成立的。假如按照這個理論,只要你能保證在戶外活動的時間,就是健康用眼。
為何陽光可以讓眼球分泌多巴胺,而室內的燈光卻不可以呢?
因為兩者的差異實在太大了,戶外的陽光亮度要甩室內燈光亮度好幾條街,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。因為人的眼睛有自動調節亮度、適應的功能,所以你對室內室外的光感覺不出大的差距,但如果你經常使用單反相機并手動調光圈的話你會發現,即使戶外已經烏云密布了,亮度依舊會碾壓室內開好幾盞燈的亮度。
戶外陰天狀態或者在樹蔭下,它的亮度值都能達到10000流明,而一般的室內燈光亮度卻也只有500流明,無論是功能多么強大的護眼燈,都趕不上太陽帶來的亮度。
預防孩子眼睛近視最有效的方法是,走出門!
在談到保護孩子眼睛時,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減少讓孩子看電視看書、使用護眼燈、嚴格要求孩子看書寫字的坐姿,費盡周章,可能效果也不是很好,與其這樣,還不如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,孩子開心了,還能有效地降低患近視的風險,何樂而不為呀!
除此,每年也都應該帶孩子去眼科進行常規檢查,一旦發現有問題也能及時正確處理。假如孩子說自己開始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,千萬不要急著給他配眼鏡,要到眼科好好查看一下,孩子是不是假性近視(基本一開始的都是假性近視),倘若你不分原由,直接給孩子帶上了眼鏡,時間一長,是會變成真近視的。
雖然治療近視的方法越來越先進了,但相對去治療,好的預防才是更為重要的方法,希望趁著有時間,家長能帶著孩子多去戶外活動。
眼科專家建議,孩子每天至少在10000流明(多云天氣或樹蔭下)的亮度下呆3小時以上(記得給自己防曬的時候也別忘記還有孩子呦)。盡可能去做吧,這樣或許孩子得近視的概率會低一些,眼睛近視的程度也會輕一些,將來生活也會更加方便些。除了近視之外,很多孩子還有散光問題,那么針對孩子散光問題,我也做出了一些整理。
1. 散光到底是個啥?
散光是一種光學問題,是由于眼睛對光的折射產生誤差而產生的視覺模糊。一般表現為無論物體遠近,看起來都是有重影的。
2. 為啥很多近視的人都有散光?
不是近視的人都散光,而是大部分人都有散光,只是往往近視了、看不清了才去檢查,把散光一起查出來了。
近視(或遠視)和散光是兩個獨立的概念:
3. 每個人都會有散光,是真的嗎?
如果說每個人都散光,有點過于絕對了。嚴謹一點,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散光。不過絕大多數度數低,不會影響日常生活,甚至自己都發現不了。
4. 散光的原因有哪些?
絕大多數散光是天生發育中產生的。
另外,部分眼部疾病、外傷也可能導致散光的發生或者度數變化。雖然很多人都會認為散光與不良用眼習慣有關,但目前并沒有足夠的證據去支持這一點。更多還是天生的。
5. 天生散光是什么意思?
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發育時是會“翻跟斗”的,如果跟斗沒翻好,就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導致眼球發育不均勻,形成先天性散光。
讀者提到的2歲娃高度散光,可能(注意這個詞)就是這種情況:
不僅僅是胎兒階段,眼球的整個發育過程,要想達到“完美”是很難的,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散光。
6. 散光會遺傳么?
雖然有些人認為爸爸媽媽散光會影響孩子,但目前并沒有研究證明散光會遺傳。
7. 散光有哪些危害?
度數比較低的生理性散光其實對生活沒有什么影響,但散光達到一定度數,也會和近視、遠視一樣,讓人看不清東西。
另外,對于眼部還在發育的小朋友來說,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散光如果不及時干預,很有可能導致弱視。
8. 多少度散光會影響日常生活?
一般來說,散光到達150度就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便,需要佩戴眼鏡進行矯正。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一些視覺比較敏感的小朋友,也有可能不到150度就需要進行干預。
9. 散光需要治療嗎?
如果散光影響了我們的視力,或者導致視疲勞,我們是可以通過配戴眼鏡進行矯正的,但是戴眼鏡本身并不能讓我們的散光減少,只是說讓我們能看得清楚而已。
等成人后,如果實在不想戴眼鏡,也可以考慮做手術??赡苡械陌职謰寢寱f,我家孩子的散光慢慢就消失了,這是因為小孩子的眼部還在發育,所以散光度數會有一定的“波動”。
一般情況下,3~4歲的孩子散光有可能(注意這個詞)會自然地減少。4歲以上的孩子,散光可能會有25~50度的上下波動。
10. 怎么才能及時發現孩子是否有散光問題?
首先,從小朋友1歲開始,就要重視起眼科檢查。如果有先天性眼部問題,2歲再檢查很有可能已經錯過視覺系統敏感期,會對孩子的眼部發育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。日常生活中,爸爸媽媽要多加觀察,如果小朋友經常揉眼睛、瞇眼睛,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排查,防止錯過矯正的最佳時機。
11. 散光需要做哪些檢查?
散光需要做視力檢查和屈光檢查,包括角膜曲率計檢查、檢影驗光、電腦驗光、主觀驗光、鏡片測度儀檢測等等。對于度數高或情況比較復雜的散光,最好進行角膜地形圖檢查。
所以,如果是在眼鏡店配鏡時第一次檢查出了散光,盡量再去正規醫院查驗一下。
12. 可以通過按摩來治療散光嗎?
堅決不能!不僅不能治療散光,亂揉眼睛還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眼部問題,千萬不要試圖自己把角膜按摩復原。
13. 那散光如何治療?
對視覺質量影響小的散光,是可以不干預的。如果影響到日常用眼,就要根據散光度數、軸位、對視力的影響、用眼需求,以及是否引起視疲勞等等具體情況,考慮配眼鏡。也可以等眼部發育穩定后,通過手術進行矯正。
14. 什么程度需要手術?
其實只要你有“摘鏡”需求,都可以考慮手術矯正。不過眼部手術需要考慮多方面情況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,一定要和醫生全面溝通后再決定。
15. 散光手術有哪幾種,哪種最好?
目前散光可以通過角膜屈光手術或內眼手術來矯正,這兩種手術技術都比較成熟、風險也相對較低。具體哪一種更適合,需要做全面眼科檢查、聽取醫生建議。
16. 散光需要定期復查嗎?
對于小朋友來說,從出生到眼睛發育穩定(大約16歲),最好每年都進行眼科檢查。如果有高度散光、高度近視這種比較嚴重的眼科問題,或有眼科疾病家族病史,還要適當增加眼科檢查項目和頻率。
17. 戶外活動能幫助孩子降低散光度數嗎?
目前沒有研究成果能夠證明戶外活動對控制散光有影響。不過可以肯定的是,充足的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有著重要意義。
18. 散光的小朋友,生活中要注意什么?
第4個問題說到,除了先天性散光,眼部疾病和眼部外傷也有可能造成散光。雖然不良的用眼習慣不是發生散光的直接原因,但很有可能引發其他眼部疾病導致散光。
比如現在研究認為揉眼睛是圓錐角膜的誘因,而這種角膜疾病很有可能造成散光。所以,日常生活中,保護好眼睛、健康用眼、預防其他眼部疾病,對小朋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
19. 小編還有哪些提醒?
無論是近視、遠視、還是散光,只要出現眼科問題的征兆,就一定要盡早診斷、及時干預、定期復查,避免造成弱視等不可逆轉的視力損傷。
散光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眼部問題,查出散光不必太過焦慮。不過要提醒一下,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,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散光度數激增,所以爸爸媽媽們在關愛孩子眼睛的同時,也別忘了保護好自己的眼睛。